ASC 對今年 7 月復興澎湖空難發佈了事實資料報告 (非最終報告),飛行機師在解開自動駕駛前,將 ADU (Advisory Dispaly Unit) 高度設定在 200 ft,並在 219 ft 的高度解開自動駕駛,但澎湖馬公機場 RWY20 VOR 進場時 Minimum OCA (Obstacle Clearance Altitude) 是 330 ft ,理論上目視跑道前不應該飛低於這個高度,失事班機的駕駛看起來並沒有按照安全的進場程序進場;另外當航機到達 MAPt (Missed Approach Point) 時高度僅剩 176 ft,飛行員也沒有果斷地叫重飛,在飛過 MAPt 後約 20 秒才決定 go around,但推油門後 2 秒 cockpit 就錄到不明聲響 (個人推測是第一次撞擊),最後失事墜毀。
航空版一如往常,出現了不少護航飛行員的推文 (1、2),我是不懂這種事有什麼好護航,如果事實資料都指向飛行員沒有依安全的程序執行進場,那在這個面向上調查為何飛行員不按程序、航空公司訓練考核是否充足確實、CRM 落實程度、航空公司文化、組員派遣情況與疲勞程度,對於預防未來再因此類人為因素摔飛機,不是很有正面意義嗎?為什麼一遇到飛行員、空服,大家就要拉他們工作很辛苦、壓力很大來救援?他們的工作就是做好這些事不是嗎?
跟小朋友搭飛機一樣,航空版眾的心態實在讓我難以理解!
飛行員界對於此一初步事實報告似乎也很不能接受,左批 ASC 不專業,右打民航局落伍、不積極、自以為是,不過通篇不見有力的針砭意見,只有空泛的批評言語,甚至迴避對目前已揭露、飛行員未按 AIP 航圖程序進場的部分回應,看到這位前總機師的文章,讓我又不禁想起菲爾王和韓亞航 OZ-214。飛行員也是人,我可以體諒他們跟你我一樣,遇到這種事也會砲口向外,為自己人開脫,但事涉數十條人命,事實真相為何,終會水落石出,大眾也看在眼裡,自有公評,為這種事賠上自己的專業上的誠信度,我想對飛行從業人員也不是什麼好事。
A place to talk to myself. Talk to the "inside me" in case I would forget what I've been thinking one day in the future.
Monday, December 29, 2014
Monday, December 22, 2014
Been Poured Cold Water on My Briefing
正當我口沫橫飛地賣力向人介紹有名的 Apin 新生兒罐頭保單-雙實支 + 法巴金健康 + 新安初癌險 + 富邦產安心守護;並用力地反推銷終身醫療、終身防癌、投資型保單之後,老婆淡淡地說:「也不一定要聽他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可以照著自己的意思去投保」。
對於做功課處理 babies 保單的我,這真是一擊重拳.....Orz
對於做功課處理 babies 保單的我,這真是一擊重拳.....Orz
Tuesday, November 11, 2014
Contradict Yourself within 20 Years
當年教科書上的萬惡共匪,現在是編造出這個名詞的同一集團人,爭相下跪舔卵蛋的對象;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現在是商人爭相拉攏、攀附關係的中國市場。也不過才 20 餘年的時間而已!
民國初年把人打成漢奸,國共內戰後再把人抹黑成匪諜,現在又說人是美帝的內應。其實說到底,就是專制獨裁政體,為了延續、維持其利益,拿來當鬥爭的藉口與工具罷了。
如果今天共產黨又腦筋燒壞掉,要再來玩人民公社那一套,並揚棄資本主義,徹底落實共產,把包括郭懂在內的一班紅頂商人的財產都充公,並把他們打成「吸工人血的資產階級分子」,跟以前一樣鬥到家破人亡,你看到時他們這些人會是什麼嘴臉。
-- 寫於回覆峰哥動態 10/6 --
民國初年把人打成漢奸,國共內戰後再把人抹黑成匪諜,現在又說人是美帝的內應。其實說到底,就是專制獨裁政體,為了延續、維持其利益,拿來當鬥爭的藉口與工具罷了。
如果今天共產黨又腦筋燒壞掉,要再來玩人民公社那一套,並揚棄資本主義,徹底落實共產,把包括郭懂在內的一班紅頂商人的財產都充公,並把他們打成「吸工人血的資產階級分子」,跟以前一樣鬥到家破人亡,你看到時他們這些人會是什麼嘴臉。
-- 寫於回覆峰哥動態 10/6 --
標籤:
Public
Tuesday, September 09, 2014
My Lovely Daughter
自從小女兒回家之後,大女兒就一直覺得阿嫲的時間與注意力被妹妹分走了,因此沒有安全感,最近常常為了一些小事就大哭吵鬧。
因下星期要把老婆、小女兒接上來北部,這週打算先搬一些比較大的物件,像備用消毒鍋與嬰兒推車上來,被大女兒知道後,馬上哭吵著不要把嬰兒推車帶走,心理很不能明白,明明大女兒她已經很久沒坐嬰兒推車了。
今早,趁著大女兒還在睡夢當中,趕緊把嬰兒推車搬上車,這時才發現,原來大女兒把閒置在角落一段時間的嬰兒推車當成自己的祕密基地了,塞了一堆東西在嬰兒推車下方的置物空間,像是他的布偶、貼紙書、靠背小枕頭、小玩具、甚至紗布巾,難怪前一晚她那麼緊張。想到她把這些小東西藏在這裡,一部分可能也是因為這段時間來心理太缺乏安全感,擔心自己所擁有的會被妹妹搶走,心理有點歉疚,尤其這週末因大女兒一直大哭吵鬧,常對她發脾氣,眼前場景卻陳訴著,大女兒要的其實也不多。
女兒,爸爸會嘗試多一些耐心,讓還在任性年齡的妳多一點感到安心的空間。
因下星期要把老婆、小女兒接上來北部,這週打算先搬一些比較大的物件,像備用消毒鍋與嬰兒推車上來,被大女兒知道後,馬上哭吵著不要把嬰兒推車帶走,心理很不能明白,明明大女兒她已經很久沒坐嬰兒推車了。
今早,趁著大女兒還在睡夢當中,趕緊把嬰兒推車搬上車,這時才發現,原來大女兒把閒置在角落一段時間的嬰兒推車當成自己的祕密基地了,塞了一堆東西在嬰兒推車下方的置物空間,像是他的布偶、貼紙書、靠背小枕頭、小玩具、甚至紗布巾,難怪前一晚她那麼緊張。想到她把這些小東西藏在這裡,一部分可能也是因為這段時間來心理太缺乏安全感,擔心自己所擁有的會被妹妹搶走,心理有點歉疚,尤其這週末因大女兒一直大哭吵鬧,常對她發脾氣,眼前場景卻陳訴著,大女兒要的其實也不多。
女兒,爸爸會嘗試多一些耐心,讓還在任性年齡的妳多一點感到安心的空間。
Thursday, August 14, 2014
NTSB Concluded that Pilot Error Caused the Asiana Flight 214 to Crash
NTSB 針對 OZ214 失事的調查結果出爐,沒有意外,調查結果將失事責任指向 OZ 機師,該航班機師過於仰賴他們並不完全了解的飛機自動駕駛系統,加以該航班機師怠忽職守,疏於監控並維持飛機進場所需的速度、高度,當進場遇到麻煩時,又無法即時果斷地執行放棄重飛程序,最終導致飛機失事。
“The Asiana flight crew over-relied on automated systems that they did not fully understand.“
“In documents made public by the safety board, Asiana acknowledged the likely cause of the accident was the crew's failure to monitor and maintain the plane's airspeed, and its failure to abort the landing when in trouble.“
原本掛上的 auto throttle 因先前控制飛機爬升、下降緣故,被主飛的機師拉至 idle,在同一時間自動駕駛剛好也被他解除,飛行電腦就將 throttle 維持在最後被設定的 idle,主飛機師還以為等一下還可以由飛行電腦自動控制 throttle,維持適當的進場速度。右座的考核機師沒發現 PF 的錯誤,整個進場過程 too low、too slow 也沒有作為。後面 jump sea 還有一個資淺的 FO 有注意到飛機下降太快,但當下也沒說什麼。
當天主飛的機師說,當飛機進場變得 unstable 時,他沒有立即叫重飛是因為他覺得叫重飛是右座考核 IP 的權力。接受調查的機師也說他們不會戴太陽眼鏡,因為在韓國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要不是 Yahoo 爛部落格收攤了,真想去菲爾王的部落格留言,叫他出來面對,這種 CRM、這種訓練水平、這種文化重於飛安的 practice,他也好意思說嘴!好意思還拿出來對比批評華航!
“The Asiana flight crew over-relied on automated systems that they did not fully understand.“
“In documents made public by the safety board, Asiana acknowledged the likely cause of the accident was the crew's failure to monitor and maintain the plane's airspeed, and its failure to abort the landing when in trouble.“
原本掛上的 auto throttle 因先前控制飛機爬升、下降緣故,被主飛的機師拉至 idle,在同一時間自動駕駛剛好也被他解除,飛行電腦就將 throttle 維持在最後被設定的 idle,主飛機師還以為等一下還可以由飛行電腦自動控制 throttle,維持適當的進場速度。右座的考核機師沒發現 PF 的錯誤,整個進場過程 too low、too slow 也沒有作為。後面 jump sea 還有一個資淺的 FO 有注意到飛機下降太快,但當下也沒說什麼。
當天主飛的機師說,當飛機進場變得 unstable 時,他沒有立即叫重飛是因為他覺得叫重飛是右座考核 IP 的權力。接受調查的機師也說他們不會戴太陽眼鏡,因為在韓國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要不是 Yahoo 爛部落格收攤了,真想去菲爾王的部落格留言,叫他出來面對,這種 CRM、這種訓練水平、這種文化重於飛安的 practice,他也好意思說嘴!好意思還拿出來對比批評華航!
Wednesday, June 11, 2014
Cronyism Prevails
沒有關係果然就有關係,想循體制內管道來解決問題,卻被人處處刁難。找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來搪塞你,怕講不贏你,就掛個避戰牌、拖延時間。無怪乎選舉時,大家掙相掏錢,培養自己的關係;也無怪乎,我們會有一個處處都需要關係打點的社會。
我不喜歡裙帶關係,討厭關說,但我認清,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不投資點錢、攀點關係,在關鍵時間點,是不會有人幫你一把的。
賤人就是喜歡被權勢踐踏尊嚴的感覺,也樂於為社會創造一種名為「喬事」的工作機會。
我不喜歡裙帶關係,討厭關說,但我認清,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不投資點錢、攀點關係,在關鍵時間點,是不會有人幫你一把的。
賤人就是喜歡被權勢踐踏尊嚴的感覺,也樂於為社會創造一種名為「喬事」的工作機會。
Monday, June 09, 2014
Sometimes Idiots Just Come out from Somewhere You Can't Imagine
影片中的 Audi 據網路上所說,車上有一個 3 歲跟一個 7 個月大的小朋友,還好沒翻車加上車體安全性還不錯,車上乘客應該也都有繫上安全帶,雖然車子撞爛了,但至少最重要的生命沒有被白癡給影響到。
2014.6.11 補充,另一個一堆不知從什麼地方蹦出來白癡開車上國道的例子。
Thursday, June 05, 2014
A Blindfolded Monkey Beats the Market
主動式投資績效無法打敗市場 (被動式投資/指數化投資) 這個已不是新聞,學術界也已經有很多研究證明,甚至還有商學院的教授自嘲說他們這些拿高薪教財務的人一天到晚跟學生說大家無法打敗市場,然後學生畢業出去每個都認為自己可以辦得到。
沒想到連猴子射飛鏢選股 (隨機選股+隨機配置權重),投資績效也勝過市場 (大盤指數)。
Some researchers have also contested his prediction, but not because they think that he exaggerated the power of randomly picking stocks; rather that he was too modest.
Simulating a dart-throwing monkey has resulted in portfolios that would not just beat many investors, but also outperform the market.
標籤:
Business
Wednesday, March 26, 2014
Lecture of Trade Agreement
一篇網路上轉載,中央大學邱俊榮教授上課逐字稿,對於自由貿易協議的簽訂背景、談判策略、簽訂順序與利弊考量原則,及在美國主導下 TPP 背後的戰略思考邏輯有深入的介紹。
介紹 TPP 的那些段落相當精彩,看完會很羨慕歐巴馬的經濟、貿易幕僚策劃能力,提出一個極具高度的貿易框架,作為美國對抗中國、拉攏亞洲盟國,同時又改善國內經濟就業的武器。反觀國內主導貿易談判的官員,可能還沒搞清楚 TPP 的戰略思考邏輯,也沒有抓到 TPP 核心重點,及早開始準備、修法,讓台灣符合入盟條件,還企圖把 TPP 與中國談判服貿通過與否綁在一起 (但與清除關稅壁壘有關的是貨物貿易協訂,與中國貨貿沒談成台灣製造業出口中國的關稅阻礙並不會消除,最重要的事都還沒解決,就急著通過較不重要的服務貿易),誤導大眾服貿沒通過就無法加入 TPP。正事不辦,資源配置在非當下最優先、重要的 target 上,屆時叩關 TPP 被打回票,再拉出八年餘毒、服貿延宕來救援,為自己的無能開脫。
在談論服貿這個議題上,有人說要把政治與經濟切開,單純就經濟面來討論;有人說要把對於執政者信用、信任問題與貿易協議本身切開,單就協議內容來討論。但簡化問題、忽略某些思考面向或變數,應該是課堂上為了教學便利,不得不為之惡,即便是課堂上,我的碩班老師 (郭峰淵) 也極力想訓練我們,看一件事從多面向、事物背後所隱含的脈絡 (Context) 來思考、分析,才能切中問題根本,提高結論的正確性。出了課堂的真實世界更是如此,看似獨立、無關連的事物間,可能存在著複雜的關係,忽略這些關係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雖然說這些背後的脈絡有可能只是個人主觀偏見、意識形態或是無來由的幻想,但廣納這些假設,再經資料蒐集、小心辨證,最終一定可能得到比過度簡化問題而得的決策品質來得好。
即便是商管學院課堂中的 case study 討論都不可能只從一個面向去切入討論,更何況是更加複雜的國與國 (要說經濟實體對經濟實體也行) 之間的貿易協議,說要把政治與經濟、協議好處與政策推動者信用,這些更是一體兩面、息息相關的面向拆開來討論,實在無法理解說如此的邏輯。
介紹 TPP 的那些段落相當精彩,看完會很羨慕歐巴馬的經濟、貿易幕僚策劃能力,提出一個極具高度的貿易框架,作為美國對抗中國、拉攏亞洲盟國,同時又改善國內經濟就業的武器。反觀國內主導貿易談判的官員,可能還沒搞清楚 TPP 的戰略思考邏輯,也沒有抓到 TPP 核心重點,及早開始準備、修法,讓台灣符合入盟條件,還企圖把 TPP 與中國談判服貿通過與否綁在一起 (但與清除關稅壁壘有關的是貨物貿易協訂,與中國貨貿沒談成台灣製造業出口中國的關稅阻礙並不會消除,最重要的事都還沒解決,就急著通過較不重要的服務貿易),誤導大眾服貿沒通過就無法加入 TPP。正事不辦,資源配置在非當下最優先、重要的 target 上,屆時叩關 TPP 被打回票,再拉出八年餘毒、服貿延宕來救援,為自己的無能開脫。
在談論服貿這個議題上,有人說要把政治與經濟切開,單純就經濟面來討論;有人說要把對於執政者信用、信任問題與貿易協議本身切開,單就協議內容來討論。但簡化問題、忽略某些思考面向或變數,應該是課堂上為了教學便利,不得不為之惡,即便是課堂上,我的碩班老師 (郭峰淵) 也極力想訓練我們,看一件事從多面向、事物背後所隱含的脈絡 (Context) 來思考、分析,才能切中問題根本,提高結論的正確性。出了課堂的真實世界更是如此,看似獨立、無關連的事物間,可能存在著複雜的關係,忽略這些關係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雖然說這些背後的脈絡有可能只是個人主觀偏見、意識形態或是無來由的幻想,但廣納這些假設,再經資料蒐集、小心辨證,最終一定可能得到比過度簡化問題而得的決策品質來得好。
即便是商管學院課堂中的 case study 討論都不可能只從一個面向去切入討論,更何況是更加複雜的國與國 (要說經濟實體對經濟實體也行) 之間的貿易協議,說要把政治與經濟、協議好處與政策推動者信用,這些更是一體兩面、息息相關的面向拆開來討論,實在無法理解說如此的邏輯。
標籤:
Public
Friday, March 14, 2014
Illogical Pricing for Punishing People with Different Stances
經濟部推出了自願性綠色電價制度,美其名是「民眾或企業自願以附加傳統電價方式認購綠電」,實質上則是懲罰持反對核能發電立場的人,並預留將來繼續發展核五、核六的支持證據。
在台電服務的朋友轉了這篇報導,並評論說「反核的朋友們~你們有乾淨能源的新選擇了」。
我反核四、但不反核一二三,支持綠色能源、但不反高排碳。我願意付出比現在貴 36% 的電費,只要工業用電適用跟我一樣的電價。
(為什麼總是會把反核就是只要綠色能源、反核又要便宜電價關聯在一起?)
為什麼反對核能發電的人,就該繳單價較高的乾淨能源電費?
首先即便反核能發電的人選擇了綠色電價,繳了 premium 也無法保證萬一發生核能事故、災變時可以不受影響,或是萬一核災發生,可以享有更多的救濟保障。核能發電廠也不會因為有一小部分的人繳綠色電價就不運轉,所承擔的風險與所能獲得的保障並不因是否多繳 premium 而有所不同。再者反對核能發電的人並非也一定反對非再生能源的傳統發電,但看似“自願性選擇“的選項中,並沒有非核電價,等於半強迫反對核能發電的人只能選擇他們也不一定支持的再生能源電價,或是維持目前核能電價,選擇後者不可避免一定會成為攻擊反核者的有力論點。制訂出這種懲罰特定立場族群為出發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的電價制度,只會成為將來繼續發展核五、核六的支持說帖。
然而,電價無法反應成本,造成台電鉅額虧損是因企業的壓力而不是反核立場人的壓力,核四商轉但不解決工業電價過低問題,將來台電還是會繼續虧損(政府稅收補貼企業成本)。友人的立場,一開始就把這個不合理的電價新制成敗跟反核立場人掛鉤,為什麼不是以同樣標準要求企業捧場?如此風向,將來此制度一旦失敗,甚至成為企業要求發展核電、繼續維持不合理工業電價的論證呢?反對調漲電價最力,造成台電鉅額虧損的明明是企業,最後反倒是一部分不見得反對漲價的反核人繳了較高的電價,縮小台電虧損,最後還成為企業要求壓低電價的一個藉口。
我個人認為核四只是政府預算的錢坑 + 某些人的錢庫 + 全民無法避免的安全恐懼。
最佳替代方案就是民生、工業用電一律調漲至符合台電成本(人事+無核四發電),如此一來台電不用兩面不是人(我們也可以看看目前估的電力缺口到底準不準),另一方面核四不商轉人民可以免除恐懼;但長期接受政府電費補貼的企業、少了錢庫的特定利益團體恐怕會很不高興!
在台電服務的朋友轉了這篇報導,並評論說「反核的朋友們~你們有乾淨能源的新選擇了」。
我反核四、但不反核一二三,支持綠色能源、但不反高排碳。我願意付出比現在貴 36% 的電費,只要工業用電適用跟我一樣的電價。
(為什麼總是會把反核就是只要綠色能源、反核又要便宜電價關聯在一起?)
為什麼反對核能發電的人,就該繳單價較高的乾淨能源電費?
首先即便反核能發電的人選擇了綠色電價,繳了 premium 也無法保證萬一發生核能事故、災變時可以不受影響,或是萬一核災發生,可以享有更多的救濟保障。核能發電廠也不會因為有一小部分的人繳綠色電價就不運轉,所承擔的風險與所能獲得的保障並不因是否多繳 premium 而有所不同。再者反對核能發電的人並非也一定反對非再生能源的傳統發電,但看似“自願性選擇“的選項中,並沒有非核電價,等於半強迫反對核能發電的人只能選擇他們也不一定支持的再生能源電價,或是維持目前核能電價,選擇後者不可避免一定會成為攻擊反核者的有力論點。制訂出這種懲罰特定立場族群為出發點、一開始就註定會失敗的電價制度,只會成為將來繼續發展核五、核六的支持說帖。
然而,電價無法反應成本,造成台電鉅額虧損是因企業的壓力而不是反核立場人的壓力,核四商轉但不解決工業電價過低問題,將來台電還是會繼續虧損(政府稅收補貼企業成本)。友人的立場,一開始就把這個不合理的電價新制成敗跟反核立場人掛鉤,為什麼不是以同樣標準要求企業捧場?如此風向,將來此制度一旦失敗,甚至成為企業要求發展核電、繼續維持不合理工業電價的論證呢?反對調漲電價最力,造成台電鉅額虧損的明明是企業,最後反倒是一部分不見得反對漲價的反核人繳了較高的電價,縮小台電虧損,最後還成為企業要求壓低電價的一個藉口。
我個人認為核四只是政府預算的錢坑 + 某些人的錢庫 + 全民無法避免的安全恐懼。
最佳替代方案就是民生、工業用電一律調漲至符合台電成本(人事+無核四發電),如此一來台電不用兩面不是人(我們也可以看看目前估的電力缺口到底準不準),另一方面核四不商轉人民可以免除恐懼;但長期接受政府電費補貼的企業、少了錢庫的特定利益團體恐怕會很不高興!
標籤:
Public
Tuesday, March 11, 2014
Testing Markdown with StackEdit for Blogger
在 StackEdit 上以 Markdown 撰寫文章,再 publish 至 blogger 的筆記!
標籤:
Tools
Tuesday, February 18, 2014
A Team with The Poorest Performance and Reputation
我們這個扣掉主管 37 人的團隊,年資超過 4 年但還沒有升遷過的有 10 個人,本來應該是 11 個人,但有一個人 1 年多前內轉、換到非研發單位去 (支援單位),沒想到那個換單位跑掉的人反而先升遷了。不知道支援單位有沒有每年分配到專利、論文數的目標 quota?
真的是待到一個黑到發亮的單位!!
PS. 老婆說我的工作運奇差無比,我想想,當兵應該是我工作運最好的時期,一到部就當幹部,被當先發球員養,XD!
真的是待到一個黑到發亮的單位!!
PS. 老婆說我的工作運奇差無比,我想想,當兵應該是我工作運最好的時期,一到部就當幹部,被當先發球員養,XD!
標籤:
Air Force Days,
Life,
Work
Thursday, February 06, 2014
Terrible Mistake in Choosing Manager
想不到呀!寫技術說明簡報,也會有搞得像高中、大學寫作文一樣的一天,發揮想像力拚命唬爛,寫一些既與事實不符、又沒邏輯的論述,尤其,這還是一份要去向政府官員簡報的投影片。
操刀寫這種違背良心、大腦邏輯運作的東西,身體總是忍不住地想要糾正打算這麼幹的上位者,但上位者可沒這種好脾氣、好修養聽你解釋,不管三七二十一,你講什麼全部先駁回,要你就是這麼幹。身體不放棄,還想多講個什麼,補個一、二句話,上位者就爆跳如雷,大聲發起飆來不讓你接話。
簡報照著他所交待的方式寫還被挑剔,不承認前一天交待過的內容,還繞回了先前假日加班做出來、被他打槍說「未能表達他所說之意」的初稿內容,我微微皺起眉頭,回了一句「之前有做,是不是再放回去?」想確認清楚。上位者又不爽了,嘖了一聲,以一副不奈煩快抓狂的口吻開始說教,說著說著,我發現在同一個談話 session 中,他已經無法保持前後說詞一致,我想再開口確認,心中卻浮現問了也只是討罵的景象,便嗯嗯啊啊的回腔答是,期待談話快點結束。
還好,被指派要去報告的不是我,屆時不用煩惱到底要不要拿出這份簡報資料來說明。
寫份報告都可以搞成這樣,要是談起開發、實做,那就更是無語形容了,只能笑問蒼天何時了!
操刀寫這種違背良心、大腦邏輯運作的東西,身體總是忍不住地想要糾正打算這麼幹的上位者,但上位者可沒這種好脾氣、好修養聽你解釋,不管三七二十一,你講什麼全部先駁回,要你就是這麼幹。身體不放棄,還想多講個什麼,補個一、二句話,上位者就爆跳如雷,大聲發起飆來不讓你接話。
簡報照著他所交待的方式寫還被挑剔,不承認前一天交待過的內容,還繞回了先前假日加班做出來、被他打槍說「未能表達他所說之意」的初稿內容,我微微皺起眉頭,回了一句「之前有做,是不是再放回去?」想確認清楚。上位者又不爽了,嘖了一聲,以一副不奈煩快抓狂的口吻開始說教,說著說著,我發現在同一個談話 session 中,他已經無法保持前後說詞一致,我想再開口確認,心中卻浮現問了也只是討罵的景象,便嗯嗯啊啊的回腔答是,期待談話快點結束。
還好,被指派要去報告的不是我,屆時不用煩惱到底要不要拿出這份簡報資料來說明。
寫份報告都可以搞成這樣,要是談起開發、實做,那就更是無語形容了,只能笑問蒼天何時了!
Thursday, January 16, 2014
A True Medical Malpractice
健保給付低、健保只給付超音波一次都不能當理由。
給付低你可以選擇不要做健保、只做自費項目;健保只給付一次超音波,你也可以選擇不要自行吸收成本,讓孕婦自己決定是否自費做額外超音波,但當你跟著大家每次產檢都做超音波不另外收費,那等同是自行吸收成本,並以此作為你所提供產檢服務的競爭優勢,這樣的優勢是有價的,反應在你開業、執業的收入上。
再來,不扯做一次超音波到底多廉價、多委曲,你總是願意做,代表這件事對你而言多少有些好處、誘因 (至少多過壞處,所以你願意)。結果超音波檢查 8 次,還看不出四肢缺三肢的重大缺陷!是閉著眼睛做還是技術、專業有問題?
每次產檢超音波都是醫學專業技術的展現,孕婦、家屬如果信任醫生專業,那會知道背後因給付低、自行吸收成本低價競爭所帶來的風險?
護航的邏輯也很好笑: 邏輯 1:因為健保只給付一次超音波,且照超音波時小 baby 可能因姿式、角度剛好遮住,所以本來就不保證可以照出四肢缺陷。 反駁:這件 case 可是照了 8 次,又不是只有健保給付那次叫超音波,其它就不叫超音波,且小 baby 四肢缺了三肢耶! 邏輯 2:如果想用 350 元,就要醫師提供等同於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效果,那真是汙辱了醫師的專業。 反駁:除了您沒有人這樣說,大家是認為超音波檢查要有超音波應有的效果,特別是有 8 次檢查機會而不是一次定生死的情況下,如果 8 次檢查都無法得到超音波應有的效果,拜託你不要做、不要賺健保給付,公告自己能力不足,讓大家有選擇的機會。 邏輯 3:才價值 350 元的檢查,出了差錯要負擔的責任卻是數十萬倍之大,完全不符合比例原則,是要期待有多好的檢查品質。 反駁:一直以來,我都是蠻同情醫生在現今社會環境、制度下的困境,這一點邏輯我可以認同,但這邏輯應該是用在向制度 (健保) 爭取改善上,而不是出差錯時拿來跟家屬卸責用。畢竟,你終究是選擇接受,代表你願意在這種不符比例的制度下,以你的專業換取報酬、承擔風險。你可選擇不要做健保、不接受這個制度,但當你選擇留在這個制度下時,病患不會知道你的專業表現是會隨著你錢拿的多寡而有所折扣的。
醫師圈主打健保給付很少,所以本來就不要太期待品質,等同於是在宣傳醫生的專業表現會隨著薪情好壞而波動,是不是反而讓原本同情、支持且信任醫生的人,開始思考自己的信任是不是太一廂情願、太感覺良好了?是不是也讓原本就動則得咎的人,找到一個支持自己製造緊張醫病關係的合理理由呢?
護航的邏輯也很好笑: 邏輯 1:因為健保只給付一次超音波,且照超音波時小 baby 可能因姿式、角度剛好遮住,所以本來就不保證可以照出四肢缺陷。 反駁:這件 case 可是照了 8 次,又不是只有健保給付那次叫超音波,其它就不叫超音波,且小 baby 四肢缺了三肢耶! 邏輯 2:如果想用 350 元,就要醫師提供等同於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效果,那真是汙辱了醫師的專業。 反駁:除了您沒有人這樣說,大家是認為超音波檢查要有超音波應有的效果,特別是有 8 次檢查機會而不是一次定生死的情況下,如果 8 次檢查都無法得到超音波應有的效果,拜託你不要做、不要賺健保給付,公告自己能力不足,讓大家有選擇的機會。 邏輯 3:才價值 350 元的檢查,出了差錯要負擔的責任卻是數十萬倍之大,完全不符合比例原則,是要期待有多好的檢查品質。 反駁:一直以來,我都是蠻同情醫生在現今社會環境、制度下的困境,這一點邏輯我可以認同,但這邏輯應該是用在向制度 (健保) 爭取改善上,而不是出差錯時拿來跟家屬卸責用。畢竟,你終究是選擇接受,代表你願意在這種不符比例的制度下,以你的專業換取報酬、承擔風險。你可選擇不要做健保、不接受這個制度,但當你選擇留在這個制度下時,病患不會知道你的專業表現是會隨著你錢拿的多寡而有所折扣的。
醫師圈主打健保給付很少,所以本來就不要太期待品質,等同於是在宣傳醫生的專業表現會隨著薪情好壞而波動,是不是反而讓原本同情、支持且信任醫生的人,開始思考自己的信任是不是太一廂情願、太感覺良好了?是不是也讓原本就動則得咎的人,找到一個支持自己製造緊張醫病關係的合理理由呢?
標籤:
Public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