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23, 2016

A Straw Shows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

最近剛好遇到 2 件事,讓我有一葉知秋的感概。

一是近期與同事談到,他幾年前開發的 IPTV 叫計程車服務,因侵犯其他公司申請的專利而被告,為避免侵權賠償,還要翻多年前的需求資料,證明我們是在他司專利公開之前就有類似的 idea。談到最後,我笑著說當初你要是想申請這個叫車服務的專利,一定在內部自我審查會議就被擋下來了,因為長官們一定會挑惕這個概念又沒什麼特別、不值得申請專利保護。

另一件是本公司申請投資抵減,審查委員回覆了一段委婉,但又一語中的、直踩痛處的建議。



本公司的玩法我都戲稱「耍猴拳、跑龍套」。

基本上無論是多大、多重要的工作 (例如向主管機關申請投資抵減,事涉數十億稅金能否減免),都是工頭派工的心態,總公司就是上包,轉發包給下轄 BU 當中包,中包再轉包給各處當下包,各處再繼續轉發包給部、課級,最後到某個人或某幾個人手上,我稱之為施工班。

這些下下包的施工班,就是實際上執行業務、撰寫資料、提供規劃或審議報告的人,他們所產出的文件資料,就這樣近乎原封不動 (auditor 大概是連內容錯字都沒仔細抓的角色)、科層式地一層一層向上遞回去,中間各轉包層級所做的「匯整、統整」近乎是拼圖式的湊合,將各個單位的資料剪貼整合成一份交件。

都先不說最下下包能寫的,基本上幾乎都是為了內部營運需要的開發工作成果,根本扶不上牆、不符合投資抵減的適用獎勵範圍;如此作業實務,沒比大學生、研究生做學期 term/final project 高明多少,最終呈現給人的成果,就是像委員們所述的委婉意見。

再說個笑話,當投資抵減順利通過 (大部分案子獲採認、抵減稅金,少部分被拒絕),要論功行賞、記功嘉獎時,功勞就由上包而下,一路灑下來,就剛好只灑到施工班之前。所以說研發成果可以獲主管機關採認符合投資抵減適用,為公司省下大筆稅金,功勞不在實際執行研發工作的 RD team,也不在產出審查資料的主力,而是中間層層轉包、層層拼湊的包商、支援人員。也難怪審查委員要求總公司研發督導主管出席會議,領比較多總是要多做點事,出席會議 defense、讓委員電電,也是與你所領功績相襯,剛剛好而已。

您怎麼能說這不是猴拳套路的實踐呢!

Tuesday, August 09, 2016

Humiliate Your Star Again

我不是 A-Rod 的 big fan,但他跟 Jeter 一樣,職棒生涯終了前在洋基隊所受待遇與他們的身價不符!

洋基都放棄今年季後賽了,還當市場賣家大出清,結果 A-Rod 差 4 隻 HR 達成 700 轟也不給個機會。網路上說 A-Rod 自尊心很強,可能就此退休不打了,下一個有機會破 700 轟的人不知道是誰!有必要這樣嗎?

2017 年的 21M 鎂薪水當然要照付啦!就老闆的老爸當年搞出來的屎,然後自己兒子用一個很糟糕的方式來畫下結尾句點。

洋基這樣搞自家明星,都不用顧及球迷的感受,是說只要邪惡就好、球迷就會買單?!

Wednesday, April 20, 2016

Job Openings for Big Data Scientists

我之前看到有企業徵 Scientist 職位的人,要求學歷碩士以上,差點笑出來。今天看到有企業徵「科學家」職位,要求學歷大學以上,笑不出來!因為是敝公司開的缺!

具備量化資料分析能力 (統計、Data Mining)、嫺熟各式多變量統計模型、工具/模型理論實務作業經驗。我不是那種以學歷當成唯一或最終判斷一個人能力標準的人,但我孤陋寡聞,實在不知到那一間大學課程可以訓練出符合求才標準的人才來!

Thursday, February 18, 2016

Inequality of Payoff

投資抵減之所以可獲政府認同、減免稅賦,不就是因為 RD 同仁的工作內容 (或者退一步來講,瞎掰內容) 被認定符合創新、前瞻的專門技術研究成果,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獎勵稅賦減免嗎?

結果「任務達成圓滿」,獲記功嘉獎都是協助匯整抵減資料的幕僚人員。今天這個抵減稅賦的任務可以達成,主因是 RD 同仁的工作成果佳?亦或是幕僚同仁資料整理、行政作業程序佳?

一個是作戰前線、一個是後勤支援,但這間公司認同後勤、幕僚貢獻大於作戰前線同仁。所以說研發要做得好,只要支援幕僚、行政作業強即可,RD 實際工作表現並不重要?

同一份獎勵案中,還有開發公司客服 APP 完成的嘉獎,如果開發 (非研究) 工作都可以獲認同、獎勵,那為什麼更困難、更具挑戰的創新、前瞻技術研究工作不值得獎勵呢?開發工作是同仁領薪水本務,整理資料的行政程序也是幕僚同仁領薪水的本務,為什麼這些本務工作就值得獎勵,門檻更高、更艱辛的 RD 研究本務工作就不值一提?

難怪只能在華人市場的特許行業生存,It sucks!

Thursday, January 14, 2016

Being Apportioned Blame for Illness

小朋友生病,特別是腸病毒這種輕忽不得的疾病,家長一定是既心疼又擔心,我可以體會家長心情,也理解家長可能產生的情緒,甚至隨之而來抓戰犯、指責非難。

但換個角度想,疾病發生的因果關係很難界定,即便是醫生,也只能透過幾分鐘的問診時間內,獲取片段資訊,依其醫學知識、經驗初略判斷,這些知識、經驗背後也都是對應機率數字 (就算是 95% 的信賴水準下顯著差異,也不保證所有個體都會適用),所以單單拼湊事件時序,就要把手指著別人,是太傷人了些。(我們中壢的醫生也說,有腸病毒確診病患接觸史可能是妹妹感染的來源。)

再退一步講,娘家那邊表妹結婚,人家大喜之日挑日子,我們回去幫忙、誌喜還要挑小朋友沒生病的日子?如果按照這麼高的標準,那自從小孩上幼稚園後,大小感冒從未停歇過的我們,不就好幾年都不能回娘家?如果同樣決策發生在你們身上,台北很親的親戚要結婚,小孩有一人流鼻水、咳嗽要不要帶呢?大人要不要去呢?是呀!也許你們無後顧之憂,不用擔心這樣的兩難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