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imes 和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合寫了一篇關於美國 B-School 現況討論文章,主要內容在講 B-School 學生花在準備功課上面的時間,較任何其他領域的學生都來得少,這反應在 B-School 學生在大學一、二年級 writing 和 reasoning skills 上,他們在這兩年所得到的進步是最少的,到了考 GMAT 時,B-School 學生的成績也較來自其他領域的競爭者差。
美國 B-School 一年大約授予超過 325,000 個 Bachelor's Degrees majoring in Business,佔 total 學士學位約 20%,這說明著商學課程是美國大學裡面普遍且受歡迎的主修選擇。學者很早就點出B-School 的 trouble,包括被當成獲取一份好工作的途徑,吸引了過多過高比例的學生、在管理領域,學生要學什麼或該怎麼學並沒有建立起很好的共識,最後因為 B-School 不須要 lab 不用買儀器,師生比要比其它領域來得差,B-School 變成便宜好經營的 department,學校當局把 B-School 當成 Cash Cow 來用。
學生不用功雖然普遍,但 Top Business School 多的是每個星期花超過 70 小時的時間(我想應該是包括上課的時間),只為了盡可能地 impress 他們想進入的 Finance、Consulting 公司的學生。
學者們研究發現,造成 B-School 學生大一、大二 writing 與 reasoning skills improve 比較少的原因,除了花在課本上的準備時間比較少外,另一個因素是 B-School 教育中常見的教學典範–Group Assignment,雖然大家普遍同意這種分組 project 對未來進入真實職場的商管 bachelor 工作上有相當重要的幫助,也是一直以來我個人認為商管教育較理工學院成熟、進步的部分,不過顯然這也成為很多大學教授、學生心目中,一個選擇 B-School 的理由,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比較好混。
跟我大學時期相似,沒有考試時除了寫作業外幾乎沒念教科書的美國普通大學商學主修學生可以拿到 GPA 3.3 (相較之下,我大學老師對我還真嚴苛,GPA 不到 3,NCKU 的傳統) 。不過有些學生在課堂與教科書外,也找尋其它可以增加未來在真實世界中生存 skill 的機會,像股票管理 club 或是參加一些全國性的 sales team competition。
有一些商學教授認為大學時期實在不應該讓學生花費太多時間在“職前技巧訓練“,雖然這些訓練會佔據學生較多的學習時間,但並不代表可以為學生帶來完整的教育,他們認為諸如歷史、哲學這些可以帶來情境思考知識及理解技巧的科目較容易突破時間限制,相對而言,要求學生現在學的商業技巧可能在未來 5 年內就會過時。因此,有些學校持續加強學生在分組 case study、討論與演練決策過程的學習比重。
與台灣也有點類似,研究調查發現,課程難度會隨著學生挑選可以拿到高分的課修而變得愈來愈簡單,教授也會為了拿到比較好的學生評鑑而逐漸朝這個方向靠攏。
最後文章提到,老闆們呢?他們想要什麼樣的員工呢?調查指出,他們想要請一個 22 歲、具備邏輯且有條理的寫作能力、創意思考與計量資料分析能力的畢業生–聽起來好像不是很特別,也難怪有人建議我們需要的是 business minor,甚至是要求所有大學生都要學習過這些課程,反應在一些 Ivy League 學校上,它們基本上不提供商學學士課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